白马非马出自(白马非马出自哪部书)

本文目录

  1. 白马非马说的原文
  2. 白马非马出自哪部书
  3. 白马非马谁提出的
  4. 白马非马是出自谁口
  5. 白马非马的意思和故事是什么

一、白马非马说的原文


白马非马出自


故事发生在赵国当时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时候,秦国严防瘟疫传入国内,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,禁止赵国马匹入关。

这天,正巧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。

关吏说,“你人可入关,但马不能”。

公孙龙辩道:“白马非马,怎么不可以过关?”

关吏说:“白马是马”。

公孙龙说:“我公孙龙是龙吗?”

关吏一愣,但仍坚持说:“按照规定只要是赵国的马就不能入关,管你是白马还是黑马。”

公孙龙微微一笑,道:“‘马’是指名称而言,‘白’是指颜色而说,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。‘白马’这个概念,分开来就是‘白’和‘马’或‘马’和‘白’,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比如说你要马,给黄马、黑马可以,但是如果要白马,给黑马、给黄马就不可以,由此证明‘白马’和‘马’不是一回事!所以说白马非马。”

关吏越听越迷糊,被公孙龙这套高谈阔论搞得晕头转向,被侃晕了,不知该如何对答,无奈只好让公孙龙骑白马过关。

二、白马非马出自哪部书

。白马非马,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(约公元前320--250年)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,出自《公孙龙子·白马论》。

三、白马非马谁提出的

答: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提出的。

公孙龙(公元前320年-公元前250年),字子秉,赵国邯郸(今河北邯郸)人。[1]“名家”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。“诡辩学”的祖师。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。

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,提倡“正名实”学说的流派,即要“正彼此之是非,使名实相符”。名家善于辩论,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,故又称“辩者”,西汉始称“名家”。冯友兰在他的《中国哲学史》中将名家分为“合同异”与“离坚白”两派,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,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。

四、白马非马是出自谁口

“白马非马”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,出自《公孙龙子·白马论》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,其主要著作为《公孙龙子》。公孙龙第一个提出了“唯乎其彼此”的正名理论,其主要代表思想有“白马非马”和“离坚白”等。

五、白马非马的意思和故事是什么

1、白马非马是指中国逻辑学家公孙龙提出的一个逻辑问题,出自《公孙龙子·白马论》。

2、《白马论》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。

战国时一城有令马匹不得出城。

有一天,赵国平原君的食客公孙龙带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。守门的士兵对他说:「马匹一概不得出城。」

公孙龙心生一计,企图歪曲白马是马的事实,希望说服士兵。

公孙龙说:「白马并不是马。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徵,一是白色的,二是具有马的外形,但马只有一个特徵,就是具有马的外形。具有两个特徵的白马怎会是只具有一个特徵的马呢?所以白马根本就不是马。」

愚鲁的士兵因无法应对,唯有放行。

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惚弄士兵的话,应该这样说,白马不等于马,白马是马。马包含白马。不要闹出白马不是马、苹果不是水果及你爸爸不是男人的笑话。

更加通俗的是:

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孙龙子有许多有趣的诡论,其中最为有名的要算是白马非马论了。相传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,有一天公孙龙子骑著一匹白马要进城,该城门的看守官说,依照规定马不可以进城。於是公孙龙子就开始他的论证–白马非马,最后它说服了守城官,於是就骑著他的(不是马的)白马进城去了。

他的论证大概是这样的:

马指的是马的形态,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,而形态不等於颜色,所以白马不是马(白马非马)。

这个论证利用歧义来混淆事实。所谓歧义是说,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,在一个讨论中,若某个字的两个不同意义同时被使用,则可能会造成这种(歧义)类型的谬误。

是这个字可以被用来表达属於的关系,例如,白兔是兔。

是这个字也可以被用来表达等於的关系,例如,孔子是至圣先师。

守门官的意思是:马不可进城,白马是马,所以白马不可以进城。

在这里,是被用来表达属於的关系。

当公孙龙子论证白马不是马时是被用在等於的关系。

所以,简单的说,他们其实是鸡同鸭讲。不是谈论相同的一件事。

公孙龙子的论证是有效的,而他的结论,白马不等於马(白马非马)也是对的。但并不能用来反驳守门官的规则:凡是属於马的都不能进城。

猜你喜欢